本文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叙述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做法及成效,强调了德育课教学应突破教师讲、学生听和记的注入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旧观念、旧模式,德育课的实效性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课常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改革、优化、提高、实效
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是当前中职校德育课教学改革的落脚点。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成为德育课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些收效较好的教法。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要处处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主导下,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如让学生演讲讨论、上台讲课、开展社会实践、采用电化教学图示等,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1、学生演讲讨论式授课
这种教学方式是在课前老师将一些概念、原理较为简单和可辩性强的课程内容,列出一两道辩题给学生,让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撰写有个人主见的演讲稿或讨论稿。待上课时,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以演讲的形式各自阐述自己的主张或讨论、辩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小结、评议。如在教授《职业道德》第九节“艰苦奋斗,厉行节约”这个内容时,教师拟出“艰苦奋斗是巧干还是苦干、蛮干?”、“提倡艰苦奋斗与我国政府为扩大内需鼓励人们积极消费的主张是不是相互矛盾、自讨苦吃?”这样两个辩题,让学生充分讨论、辩论,学生反应热烈,纷纷联系实际,旁征博引,踊跃发言,课堂效果十分理想。又如在上《法律》课时,结合社会实际,拟定了“是正当防卫,还是过失伤害”、“是抢劫预备,还是抢劫未遂”等一些可辩案例,让学生演讲或讨论、辩论。这种让学生演讲、讨论的授课方式,迎合了中职生富于表现个人的愿望的心理,激起了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活跃了思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让学生上台讲课
德育课《哲学与人生》、《国情》和《职业道德与法律》等课程有一个共同点,即课堂内容对学生来说不是不懂,有的内容平时也经常接触,关键是如何变成自己的观念并以此来支配自己的行为,这就需要解决学生头脑中“为什么”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接受这些观点,形成某种意识,上课时可采用学生自己上台讲课的形式,有时要求学生即兴发言。例如在上《职业道德与法律》课,讲到中职生如何进行职业道德修养时,要求学生上台即兴发言。学生结合实际从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谈起,说明掌握道德理论是进行道德修养的重要条件;还有的学生从道德实践的重要性谈起,提倡提高道德修养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由于经常组织学生上台讲课,学生们丝毫不怯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最后教师归纳小结并评议,称赞学生们各抒己见的勇气和富有创新的主张。这种授课方式,做到了理论教学与培养学生从我做起的实际结合,达到强化德育课德育功能、培养学生大胆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效果。
3、开展社会实践教学
重理论、轻实际是一些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弱点,也是其教学实效性不理想的一个原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所谓教学,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会学习。”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显然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会学生走向社会后用学过的政治原理去分析社会现象这个能力。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社会实践,就是很好的“教学生会学习”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通过适当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走出小课堂,深入到社会大课堂,以亲身实践体验德育理论教学的威力。如在学习《法律基础知识》课一“制裁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安定”这一内容时,教师制订了“我省青少年违法犯罪成因调查表”,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省劳教所、琼山监狱、省少管所等单位参观访问和调查,要求学生们提交一份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学生们兴趣盎然、踊跃参与,调查访问结束后都写了一份分析综述的调研报告。又如在讲授《职业道德》课“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这一内容时,教师不是单纯照本宣科讲理论,而是制订了“2010—2011年我省中职生就业分布调查表”,让学生们到省大、中专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省人才交流中心、省就业局等单位访问调查,撰写分析中职生就业状况的小论文或调研报告。然后,由教师结合教材,对学生们的小论文和调研报告进行评议,引导他们树立面向市场、正确务实的就业观念。
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调研,使“象牙塔”里的学子们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写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的方式,强化了他们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增强了德育课课堂教学的效果。
4、电化教学图示法教学
电化教学图示法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生动、具体、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的优点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例如在讲授《法律基础知识》课本戚火贵“贿赂罪”的内容时,我就精心挑选我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原东方市委书记戚火贵贪污受贿违法犯罪的电视录像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课后写观后感;又如上《世界观.人生观》课,讲授“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时,我当堂播放中央电视台《关于揭露“法轮功”在天安门制造火焚残害无辜事件》的录像,让学生认识邪教宣扬唯心主义的反人类、反科学的反动本质;再如,在上《国情》课讲授“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个内容时,要求学生从教材里寻找一些数据,画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比较图示,使学生客观地认识到在我国虽然大部分地区经过改革开放,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由于地域辽阔,还有许多地区十分贫困,且贫富悬殊较大。再加上适时地指导学生画图,讲解课文,使学生能正确看到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而正确看待我国国情,达到了引导学生树立艰苦创业意识和勉励学生为改变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努力学习的教学效果。
总之,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及主观能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改革考核办法,增强和巩固教学实效
以前我对德育才课的考核办法,侧重于期末测验,平时考核的比例较小。这不仅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由于平时考核少,学生无学习压力,对德育课的重视不够,不能巩固消化已掌握的知识,教学实效性很差。因此学生对待德育课的学习态度是“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对此,我紧紧围绕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个中心目的,加大教学过程的考核力度,并合理采用开、闭卷考试、面试的形式,以多形式、多层次考核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增强和巩固教学实效。
1、加大教学过程考核力度
我把平时考核分解在每次课堂教学中。通过每个学生课堂的发言(包括演讲、讨论发言、讲课发言、回答提问等)情况作为平时考核的成绩。这样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
2、改革考试形式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堂发言和提问的平时考核不可能做到面向每个学生,尤其是部分性格内向、沉静型的学生。为此,每学期末,我就采取闭卷或开卷或面试的考试形式,开卷或面试时由教师划定教学内容范围,拟定一些难易适中的试题,让学生当堂查找资料作答或以口头表述的形式回答面试提问。这种形式活泼的考试形式,不仅减轻了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心理压力,激发他们学习德育课的浓厚兴趣,而且避免了平时考核的片面性,给一部分学生以提高成绩的机会,保证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实现。
3、考核采用等级制
将学生的成绩总评定按平时占50%、其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30%组成。平时成绩含作业、课堂提问、发言、演讲、讨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或体会文章、日常行为规范等构成。在给学生的成绩总评定时,考虑到中职德育课教学的考核评分应该是检测型,主要检查学生以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和是否将德育课理论观念转化为自己的行动的操行表现,可以粗略不必过细区分每个人的差距,因而在评定成绩时采用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的评分制。这样的等级评分,起到了引导学生重视平时课堂教学的学习与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努力提高自已的综合思维能力,避免了学生片面追求分数至上的做法,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
三、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积极作用
实践证明,实施让学生演讲、上台讲课、电化教学图示法等课堂教学新模式,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极大兴趣和热情。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启发作用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增强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效果。
2、注重平时考核,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又有利于学生对德育理论课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3、注重平时的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和提高了学生了创造性思维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为核心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尝试改革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要保证新教法的成功、增强教学实效,教师就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课堂上要组织好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是很关键的因素。当然,要增强课堂教学实效,仅仅依靠这些新模式是远远不够的,还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讲座、时事政治报告会、学生辩论比赛、邀请劳模或先进人物做报告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增强教学实效。
本文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课教学法》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文作者简介:陈有锦,男,1967年11月25日出生,大学学历,1989年7月5日毕业于海南师范学院政教专业,1999年7月参加该校政教专业本科函授学习,取得了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政治高级讲师,曾任省电工程学校教研室主任等职务,现任该校府城校区主任、工会副主席。本人曾参与省教育厅组织的许多职教课题研究,其中由我主笔的《2001—2003年海南职教研究》、《海南省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实践和探索》(2008年)的课题研究成果获得教育厅的肯定,上报教育部,发表在全国核心期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杂志上。此外本人近年来撰写的德育课论文及其它职教研究论文有12篇,均发表在省级、国家级学术期刊上,本人还是我省职教教科研中心德育组成员、省职教学会会员。